奏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乐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亲情聊天室:让孩子感受到千里之外的亲情 县领导在学校调研 县领导在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沿河民族中学校园一角 沿河县谯家中学

    在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之前,曾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方知其在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下游。全县总人口66.2万,土家族竟然占61.2%。作为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仅有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它还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和对外开放县。

    由于受经济欠发达与地处偏远山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学校硬件建设等方面,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与某些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距离。可是,县政府部门用阳光的力量和“同呼吸”的精神,对教育倾力投入与高度关注,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软实力,却走到前列;广大校长与老师用合力撞击灵魂的仁爱精神与教育情怀,也堪称一流水平。

    所以,从刚来到离开沿河,笔者的心一直被感动着。正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在抒写这片教育热土上的故事与持续感动的时候,才有了花在心中开“情动而辞发”的这篇文稿。

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大发展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尽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窟窿”需要填补。可近年来,县政府部门知难而进,只争朝夕,举全县之力,坚持不懈地发展沿河教育事业,取得了破“纪录”的成绩。

    改善办学条件,抓基础设施建设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库尔特·勒温曾提出“场域”的概念,认为儿童和青少年个体本身同其所处环境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心理生活空间。我们教育者应该为其创设或提供一种简化的、净化的与美化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来说,环境必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然而,这绝不是仅仅指向平面的物化创设,而是基于由此形成一种人文平衡的状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部门敞开大门,全民发动,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建设,积极采取向上争、政府贷、部门帮、群众捐等形式,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每一步跨越,都是感人的。近几年,县财政投资28.43亿元实施教育突破工程,建设学前教育工程30所,建成山村幼儿园308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目标,达到了山村幼儿园建设全覆盖,保证了村村幼儿有园上。

    汗水,每一滴都充满阳光的味道,他们通过资产置换、合并办学、扩充优质资源等方式,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共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71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46个,运动场29个,实施优美教室工程学校138所,实施教师公租房7997套,初中寄宿率达60%,小学寄宿率达30%。一个个闪光的数字令人感叹、敬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如果占着位置不开花结果,就是一种虚度,更是一种倒退”。这是他们的座右铭,也是他们前行的动力。所以,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积极采取向上争取、银行融资、招商引资、BT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式发展教育。整体搬迁沿河民族中学,新建县第五高级中学、县第三高级中学,从源头上解决了初中毕业学生外出求学之苦,减轻了家长经济负担。

    另外,他们还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4万平方米,向县内外国家重点中等职业院校输送中职学生近2万名,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满意的收入,带动了山区农民家庭脱贫致富。

    教育兴,则沿河兴。在很多方面需要资金而又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能把如此多的资金投向教育,不能不说它彰显了县政府部门的大气魄、大胸怀,以及对教育的特殊情感。我国民国时期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县政府部门负责人即认为,教育既是当下的民生工程,也是沿河未来发展的潜力股。尽管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是,他们坚信当教育持续发展出现巨变的时候,沿河的经济和其他各行各业也会跟着腾飞起来。

    扶危济困,拼力尽助

    英国哲学家怀海特箴言:“教育的全部目标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然而,观照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山区的一些家庭,迄今还处在贫困线上,加之某些农民观念的落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一些孩子的辍学就成了“家常便饭”之事。如此窘境,教育又当如何自处?

    哪里需要温暖,哪里就有阳光;儿童的问题在哪里,教育的问题就在哪里。县政府部门针对学生辍学,全面落实了教育惠农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及时下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高中助学金等,按照不同的资金使用用途和受助范围,合理使用,记账真实,严格程序,专账管理,规范建档。有效地遏制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辍学。2016年春季,下拨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资金653.466万元,资助学生2459人。下拨春季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2069.8125万元。下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6011.68万元,受助学生75081人。

    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保持高度清醒。国家补助资金是扶危济困的救命钱,资金下拨后,学校监督委员会及时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县教育部门根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经费管理使用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学校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开展专项审计工作。诚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管理与制度是一种有着多重目的的机制,而在这多重机制中,人的因素是极重要的。”

    县政府部门负责人说:“扶危济困,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今天我们做领导的应该担当的责任。现在,我们还做不到让每一个家庭都富裕起来,可是,我们要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学上。”为此,从2015年起,各级党政机关压缩行政经费的5%共206.64万元全部用于解决学生入学困难的问题。目前,已超过国家规定4%的目标。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城维税严格按照5%比例用于安排教育支出。

    支持教育,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上学问题,如同春风化雨,越来越深入人心。其实,由此解决的不只是学校办学难与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还向社会传递一个积极的信息——教育是全民的事情,教育兴,则百事兴。人们在献出一份爱心支持教育的时候,也在默默地吐露春光,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当更多的人有了这种优质的品质和阳光的厚爱后,不但可以办好教育,也可以办好其他事情,让沿河全方位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抓好设备设施投入,完善信息化教学

    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时代的前进洪流,更无法阻挡社会革故鼎新的发展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对教育的影响与要求也日渐凸显出来,我们惟有不断的在适应中学习,在学习中适应。县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投入1.6亿元配备学生计算机7014台,配备2609套“班班通”,配备图书154.5万册,添置价值5349万元的教学仪器,中心学校全部实现宽带网络。偏远山区的学校,通过网络等媒介,了解并学习到发达地区教育甚至国外教育发展的情况,而且还将有用的信息与先进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同时,不少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媒体,大胆地“翻转”了传统的课堂,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县政府部门负责人信心百倍地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既要有思想认识,更要有实际行动。孔子说:“始吾于人,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目前的老百姓不只看上级领导在说什么,更在看领导在做什么。作为领导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把沿河的教育办好,向全县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答卷。平凡而深刻的话语,显现出一种秉性,一种作风,更让人看到沿河教育的未来。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特殊群体爱心体系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劳动力输出大“部落”,一些农村家庭因父母外出打工而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26854人,占在校学生的28.7%。留守儿童中,学校托管的有1002人,占留守儿童数的3.7%;隔代抚养的有19278人,占留守儿童数的71.8%;亲属寄养的有4518人,占留守儿童数的16.8%;独自生活的有2056人,占留守儿童数的7.7%。一串惊人的数字,让我们为这些孩子的成长担忧,它不但让县政府部门牵肠挂肚,更让他们“头痛”,如何排解?

    明摆着,这些儿童的教育,成了学校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某些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与忽视,让某些学生的生活、心理以至安全等问题频频出现,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就成了县政府部门的义务与责任。 

    为此,县政府部门不推不让,正确面对。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让积重难返的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解决。

    形成关爱合力

    县政府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爱行动,采取“以责控辍、以质控辍、以情控辍、以管控辍、以扶控辍、以督控辍”等六项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要求教育、民政、财政、综治、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关爱救助方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权益有护、活动有地”。由于各部门的纵横交叉,各尽其责,形成了一个关爱工作合力大体系。孩子们在“多轨道”的关爱中,拥有另一种春天。

    2014年和2015年沿河共创建“留守儿童之家”20所,2016年创建33所,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校三级关爱网络,所有留守儿童在一条直行的社会关爱的大道中健康成长。

    很多人性之真之善的热心人士与这些留守儿童无亲无故,可是,关爱这些孩子,在他们看来,不再是份外之事,而是必须的责任和义务。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与孟子所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逐渐地根植到了不少人的心里。“爱人者,人恒爱之。”当热心人向留守儿童慷慨解囊、付出爱心的时候,生命闪耀出亮点,人们也向他们致以敬意。经济上的支出,换来的是精神上的丰盈和素质上的修养,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

    落实负责制度

    一个前奏,就是行动的开始。据教育部门负责人讲,为了控辍保学,教育部门专门制定了“七长”负责制度,实行“双线”目标管理,建立了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台账,健全了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纪录档案,动态掌握了中小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通过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了对寄宿制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指导,引导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每一场透雨,都是对生命的浇灌。控辍的目的是保学,保不只是保证留守儿童能够按照到校学习,还要保证他们在校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得快乐并有效率。因为这些孩子大多缺失应有的家庭教育,在家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而习惯有其顽固性,即使教育,也还会出现反复。所以,教育部门要求老师们不但要有爱心,还要会爱,有耐心。在老师们心与心的呼唤下,不少留守儿童告别了不良的陋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这些留守儿童养成好的习惯后,不但让父母放心,还能走向成人成才之路。